当前位置:首页>  魅力临沂 >  乡村振兴 >

沂南兴起“智慧牧场”

来源:临沂日报 时间:2023-03-04 分享到
资讯导读

奶牛耳朵上别着“身份证”,鸭棚管理实现自动控制,宠物食品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国……信息化、智能化为沂南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翅膀...

  奶牛耳朵上别着“身份证”,鸭棚管理实现自动控制,宠物食品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国……信息化、智能化为沂南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翅膀。

  提起沂南畜牧业,“大”是第一印象。这里有规模养殖场1246家,生猪年出栏78万头,肉鸭年出栏2.5亿只,肉鸡年出栏1.4亿只,奶牛存栏1.7万头。长三角地区每卖出3只咸水鸭,就有1只来自沂南县。沂南县的畜牧业总量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名列全省前茅。

  做大的同时,沂南县也在向全产业链延伸,即由养殖环节向上下游扩展。仅以肉鸭产业为例,形成了种鸭养殖——种蛋孵化——规模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预制菜的产业链。鸭子“飞”了,留下了粪便,又形成了鸭粪——沼气——发电和鸭粪——有机肥——农业种植的产业链,增加了全县畜牧产业的附加值。

  沂南县利用信息化、智能化,对全县畜牧业进行质的提升,引入大而强的企业及优势平台、尖端人才,推动传统畜牧企业提升科技水平,力争让“智慧牧业”成为沂南的新标签。

  坐落于蒲汪镇的沂南中地牧业第一牧场,占地1255亩,奶牛存栏量达1.1万头,规模在全省首屈一指。牧场采用智慧管理系统,可精准把控奶牛养殖的各项数据信息。记者看到,一排排的牛舍内,运料车正在自动取料、搅拌、投送。每头牛耳朵上都别着“身份证”,即终身唯一识别耳标,实现从出生到淘汰全过程可溯源。奶牛脖子上挂着SCR项圈,全程监控奶牛健康、发情、产奶量等信息,每天反刍多少次、走了多少步都一目了然。企业负责人介绍,相较于传统中小规模养殖,大型智能化养殖至少提高效益20%以上。

  “一个棚养鸭6.5万只,原先需要六七个人巡守。实现自动化养殖后,只需要一个巡查人员。同时,肉鸭的成活率高达99%。”在依汶镇农丰养殖公司,老板郑立明介绍了智慧牧业的“威力”。走进鸭棚,记者看到这里的自动化设备一应俱全:自动饲喂系统、自动饮水系统、智能环控系统、空气能自动取暖系统、夏季自动降温系统。

  除了单家企业的智能化,沂南县还将生产、仓储、电商整合成一处智能化平台,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宠物用品集散基地——宠云行供应链。进入沂南县城西南的这处连体建筑,看到高达九层的立体仓储结构,其间自动导航车驮着货物往来穿梭,货物再通过传送带实现自动分拣。这里为国内外100余个知名品牌服务,每天成交1.2万单,每年交易额超过100亿元。其中,宠物食品去年全县总产量达13.4万吨,占全国宠物食品总量的1/10,占全省的1/3,其中干粮产量全国第一。

 

  来源:临沂日报

  作者:彭庆东 孙运河

声明:本网发布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发布,版权归原出处/作者所有,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等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发布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shianly@126.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资讯

分享本站到

Copyright © 2022-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食安临沂网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北城新区武汉路   邮箱:shianly@126.com    0539-8112315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2383号   鲁ICP备2022018697号-1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